这波操作能救命!野外遇蛇咬伤科学自救指南
  • 发布人:xnxy120
  • 时间:2025-06-10
  • 来源:
  • 浏览量:105

本网讯(通讯员 谭一慧)随着气温升高,蛇类活动逐渐频繁,野外游玩时被蛇咬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2025 62日,游客付某某被不明生物咬伤后,虽及时就医但仍不幸离世,这一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蛇咬伤后的30分钟至2小时是关键救援期,掌握科学自救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为大家整理的野外遇蛇咬伤科学自救指南

制作蛇咬伤 3D 画面 (1)_副本.png

紧急自救:把握黄金救援期

1、远离危险,冷静观察

被蛇咬伤后,应立即缓慢后退至少5米,远离攻击范围,避免二次伤害。同时,仔细观察蛇的颜色、斑纹、头部形状等特征,或用手机拍照留存,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蛇毒类型、选择抗蛇毒血清至关重要。需注意,切勿试图捕捉或攻击蛇,以免增加再次被咬风险。

2、静止制动,减缓毒素扩散

立即坐下或躺下,保持身体绝对静止。任何肢体活动都会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毒素更快扩散。让伤肢自然下垂或略低于心脏位置,以降低毒素向心脏扩散的速度。迅速摘掉伤口附近的首饰,松开过紧的衣物,防止肢体肿胀后血液循环受阻。

3、科学处理伤口

用鞋带、裤带等在伤口近心端约10厘米处绑扎,力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每隔30分钟松解1-2分钟,避免组织缺血坏死。用凉开水或泉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冲走表面毒液。送医过程中,避免剧烈活动,最好选择平稳的交通工具。

制作蛇咬伤 3D 画面_副本.png

急救禁忌:这些行为可能致命

不要用嘴吸毒液,口腔黏膜通透性高,蛇毒可能通过黏膜或破溃处进入体内,造成施救者中毒。切勿切开伤口,以免加重出血或引发感染。冰敷或火烧伤口会加速肢体坏死,喝酒、喝咖啡等行为则会加速毒素吸收,均需避免。同时,不要过度捆绑患肢,以免影响正常血液循环。

预防措施:降低遇蛇风险

进入草丛、山林时,应穿着高帮靴子和长裤,避免穿凉鞋、短裤。行进时用木棍敲打前方草丛,打草惊蛇可提前驱离蛇类。避免徒手翻动石块、枯木,远离沼泽、岩石堆、洞穴口等蛇类栖息地,尽量避免黄昏和夜间在野外活动。

及时就医: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即使被咬伤后暂无明显症状,也务必尽快就医。部分蛇毒(如银环蛇的神经毒素)潜伏期可达数小时,一旦发作可能瞬间致命。临床统计显示,90%以上的蛇咬伤死亡案例与延误送医或错误急救有关。

制作蛇咬伤 3D 画面 (3)_副本.png

蛇咬自救的核心是静、快、准:保持静止延缓毒发,快速呼救争取时间,准确提供信息以便对症治疗。科学的警觉和准备是守护生命的关键,希望大家将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人,在亲近自然的同时,用科学知识筑牢安全防线。

编辑:李丽君 审核:李莉 许莉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