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一侧耳鸣、耳聋或为脑瘤前兆?医生: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 发布人:xnxy120
- 时间:2023-07-21
- 来源:
- 浏览量:887
本网讯(通讯员 李旺勇)“医生,我听得清了,感谢你们,辛苦你们了!”这是45岁的李先生在术后麻醉清醒后对医护人员说的第一句话。
六个月前,李先生开始出现左耳耳鸣、听力下降,并伴有头晕、左侧颜面部麻木及疼痛症状,曾经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未得到缓解。在某县人民医院查头颅CT发现左侧桥小脑角低密度灶,考虑为听神经瘤或脑膜瘤。为了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李先生来到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求诊。
入院后,神经外科主任罗忠平安排李先生进行头颅CT及底薄层并头颅MR并增强检查,发现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最大面约39mmX31m,影像可见局部与内听道相连,内听道扩大,且邻近脑干及小脑受压,四脑室变小,考虑左侧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主要以耳鸣及听力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逐渐出现三叉神经、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小脑及脑干受损并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主要征象为桥小脑角区类圆形占位,并可见内听道扩大。”罗忠平主任介绍,“其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且以能保留听力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首选,但因肿瘤周边有脑干、小脑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并大量的重要血管,且手术空间小,位置深,手术难度及风险极大,尤其是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对面神经的保护显得极为重要。”
李先生是家中的顶梁柱,如果丧失听力或者发生其他神经损伤,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神经外科团队悉心制定了适宜的治疗方案,以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首选手术方式,并在保留听力的同时,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尽可能避免三叉神经及面神经的损伤,以确保患者术后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罗忠平介绍,听神经瘤为颅内神经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前庭神经鞘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分支。该类肿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如能手术完全切除,则预后良好,主要治疗原则仍是: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六个月前,李先生开始出现左耳耳鸣、听力下降,并伴有头晕、左侧颜面部麻木及疼痛症状,曾经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未得到缓解。在某县人民医院查头颅CT发现左侧桥小脑角低密度灶,考虑为听神经瘤或脑膜瘤。为了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李先生来到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求诊。
入院后,神经外科主任罗忠平安排李先生进行头颅CT及底薄层并头颅MR并增强检查,发现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最大面约39mmX31m,影像可见局部与内听道相连,内听道扩大,且邻近脑干及小脑受压,四脑室变小,考虑左侧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主要以耳鸣及听力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逐渐出现三叉神经、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小脑及脑干受损并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主要征象为桥小脑角区类圆形占位,并可见内听道扩大。”罗忠平主任介绍,“其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且以能保留听力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首选,但因肿瘤周边有脑干、小脑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并大量的重要血管,且手术空间小,位置深,手术难度及风险极大,尤其是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对面神经的保护显得极为重要。”
李先生是家中的顶梁柱,如果丧失听力或者发生其他神经损伤,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神经外科团队悉心制定了适宜的治疗方案,以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首选手术方式,并在保留听力的同时,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尽可能避免三叉神经及面神经的损伤,以确保患者术后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在精心准备后,医务人员为李先生实施了经已状窦后入路左侧听神经瘤切除术+硬脑膜减张缝合术+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患者肿瘤包膜完整,呈多囊性改变,面、听神经被肿瘤压迫变形成薄如透明的纸片,在神经电生理的监测下,罗忠平团队小小翼翼地切除了肿瘤并完整的保留了面、听神经,术后患者听力有明显恢复,面部麻木及疼痛消失,无明显面神经功能障碍,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罗忠平介绍,听神经瘤为颅内神经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前庭神经鞘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分支。该类肿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如能手术完全切除,则预后良好,主要治疗原则仍是: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编辑:李丽君 审核:李莉 许莉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