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技术/ 正文
微手术解决大痛苦
  • 发布人:admin8
  • 时间:2021-07-16
  • 来源:[db:来源]
  • 浏览量:396
    本网讯(通讯员 唐丽)李大爷,65岁,三十余年来,其一侧面部反复发作剧烈疼痛,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无效果。疼痛一发作,痛不欲生;

    谭大爷,68岁,7年前右侧面部开始出现抽搐,期间右侧面部下颌部疼痛不适,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半个月前,右侧面部疼痛剧烈;

    还有杨先生,5年前,颜面部开始出现烧灼刺痛感,最开始以为是牙疼,拔了两颗牙也不见好转。每次一发作,疼得他捂着脸直想哭……


病例讨论

    “这些就是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典型病人。”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罗忠平介绍说。尽管发病率只有 0.18%,但说话、吃饭、洗脸等面部随意动作就能诱发,且发作起来,电击样、刀割样剧痛令患者痛不欲生,因此,三叉神经痛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近年来,罗忠平带领科室向该病发起挑战,大力引进微创手术方式,尤其是在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上,采用个体化对症治疗方式,不仅成功解除了困扰患者多年的顽疾,更是形成了科室诊疗的一大特色,享誉湘南。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脑神经疾病

    三叉神经痛为什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痛”,它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发病病因是什么呢?对此,罗忠平介绍说,三叉神经痛其实是一种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他说,人体一共有12对脑神经,三叉神经是其中的第5对,也是最大的一对,因其分布在面部,左右各一,每侧三个分支——眼神经、上颌、下颌神经,所以称为三叉神经。而三叉神经痛就是指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

    早在1756年,三叉神经痛就被法国的一位医生报道了。三叉神经痛发病高峰年龄为48~59岁,根据有无明确病因,分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由大脑内外的器质性病变引起,三叉神经附近发生肿瘤、炎症或者外伤,可能压迫或损伤三叉神经,引发疼痛;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则无明确病因,虽然无明确病因,但是,它会被一些特定的动作引发,一些面部随意运动比如说话、刷牙、洗脸、咀嚼、吞咽等动作,尤其是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品,甚至触摸面部的一些敏感点就会引起疼痛。而这,也就是三叉神经痛的一个显著特点,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发作。也正因此,病人常因恐惧疼痛而拒绝说话、洗脸、进食、刷牙等。


开展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与它的疼痛方式有很大关系。三叉神经痛时间一般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因为这种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呈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突发突止,因此患者疼痛时异常痛苦。发作严重时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口水的症状,又被称为痛性抽搐。随着病程发展,发作频率增加,疼痛加重,间歇期缩短。

引进开展微血管减压术、球囊压迫术等微创手术有效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大夫,不能碰我的脸,一碰就疼,有的时候不碰也疼,说话也疼!”用手捂住自己左脸的孟大爷痛苦地告诉罗忠平。多年来,他被三叉神经痛折磨到极致,口服卡马西平片已经达到极限,再也不能增加药物剂量,但是疼痛还在加重!

    “三叉神经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关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罗忠平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告诉记者,服用卡马西平药物的确可以控制疼痛,但是,长期服用会产生耐药,出现肝肾损害等并发症,而且,这样的治疗治标不治本,很多患者都会如孟大爷以及文前所列举的患者一样,多年保守治疗下来不仅没有效果,疼痛反而越来越重,病情最终进展为顽固性三叉神经痛。“这位孟大爷还不算什么,我接诊过一位患者,因为害怕疼痛,两年来不敢洗脸刷牙,疼痛一发作,只能靠揉搓颜面部来缓解,现在,整个颜面部都被揉搓烂了。”谈及该病对患者的伤害,罗忠平甚是心疼。而这,更成为了他带领科室向该病发起挑战的初衷。

    经过仔细问诊、阅片、讨论,罗忠平发现孟大爷的三叉神经痛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明确病因。“尽管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确切病因还不明确,但是有报道认为,绝大多数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是有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桥区被小脑上动脉,或者小脑前下动脉,或者岩静脉压迫造成的。所以,我们只要在这两者之间放置一个减压棉垫,来减少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即可达到治愈的效果。”罗忠平说,这种治疗方式就叫微血管减压术。据介绍,微血管减压术借助显微镜进入桥小脑角区,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进行松解,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三叉神经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兴奋性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

    但是,微血管减压术需要进入脑干手术,对神经根部进行减压,没有一定的显微技术操作水平很容易导致脑出血、脑梗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出现。省内能开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此病的医院屈指可数。然而,为了减轻此类患者的痛苦,2017年,罗忠平与科内人员外出进修,整整一个月在手术室里潜心钻研,终于将微血管减压术带回医院,成为科室常规开展项目之一。

    5月25日上午,经过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后,孟大爷被推进手术室。罗忠平历时1个多小时,采用耳后4~5cm微创切口,通过显微镜,成功实施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麻药一醒,不管怎么触碰、刺激三叉神经痛的“触发点”,孟大爷都没有出现原来的疼痛症状,老人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微血管减压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不破坏三叉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可保留人体正常的面部感觉,不影响生活质量,术后95%以上的患者疼痛可以完全消失,很少复发。

    而且,该手术方式还可同时解决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两种疾病。面肌痉挛是以面部肌肉不自主的跳动、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这两种疾病虽然表现不同,但是发病机理相同,且多见于中老年人。文前提及的68岁谭大爷就是这类患者。

    在详细询问了患者病史并认真检查后,罗忠平带领手术团队为谭大爷实施了微血管减压手术,依次解剖分离三叉神经、面神经,最终将血管和神经完全隔离,将压迫解除。术后,谭大爷面部疼痛和抽搐明显改善,日常饮食、洗脸、刷牙等均未引起不适。

    由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止痛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复发率极低等优点,成为了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也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DSA引导下球囊压迫术

    然而,“任何一种手术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微血管减压术虽然疗效好,但是风险高。”罗忠平继续介绍说,不适合手术治疗后复发、无效的三叉神经痛,高龄病人(>70岁)以及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脑梗塞、脑出血术后、心肌梗塞、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听力损害等等)的患者。这就要提及另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球囊压迫术,专门针对特殊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微创疗法。

    6月23日,78岁的唐大娘因为反复右侧颜面部疼痛2年余,并加重3天,专门找到罗忠平就诊。她告诉罗忠平,2年来,其右侧面颊、上颌处反复出现针刺样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被判断为牙疼,拔除了上颌一颗磨牙后,疼痛依旧。由于一直没有明确诊断,只得靠打止痛针来缓解,起初效果还行,随后效果每况愈下,如今,疼痛发作时间越来越长,呈全天不间断疼痛,近3天来疼痛愈发加重,无法进食。

    在详细检查后,考虑到唐大娘的年龄以及手术耐受程度,罗忠平为其实施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全麻下,罗忠平在唐大娘嘴唇外三公分处,扎入穿刺针,在DSA的引导定位下精准到达三叉神经半月节,再导入球囊压迫一两分钟即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一醒来,唐大娘当即感觉不到疼痛,开心极了!

    作为补充术式,球囊压迫术于2019年在科室引入开展,因为止痛效果可达90%,恢复快,采用全麻,治疗期间无痛苦而成为高龄患者的首选术式。其中,年龄最高者达到90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如今,除了这两种方式外,科室还与医院疼痛科强强联手开展起了局部封闭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毁损术(PRGR)、经皮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PRTC)等其他微创术式。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付三叉神经痛,科室有特色,有绝招。


    罗忠平: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湖南省神经科学委员会理事,湖南省脑与脑健康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健康宣教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加速康复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郴州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郴州市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官,郴州市伤残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擅长颅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在脑、椎管肿瘤行显微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手术,脑干出血行开颅及穿刺手术等方面经验丰富。曾到湘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南方医院等地进修、培训,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医学论文发表在《中国医师杂志》、《中国医学工程》、《中国实用神经疾病》等国家级、省级杂志18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推广与应用”获郴州市科技进步奖,“动脉瘤开颅夹闭与介入的优化治疗”、“小骨窗显微开颅治疗小脑出血”、“小骨窗(瓣)显微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分别在湖南省卫健委、湘南学院、郴州市科技局立项。主编《现代神经外科操作要点与技巧》1本。

编辑:许莉珺  审核:张明